杨雨丨李清照12:平地风雷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第十二讲
平地风雷
如果说上一讲我们从李清照的词里面去寻找那些代表弃妇的典故,来推测赵明诚喜新厌旧,这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那这一讲,我们就琢磨一下李清照在晚年为他们夫妻共同撰写的考古学巨著《金石录》所写的后序,这里面留下了一句话,看上去好像无意,实际上却很值得琢磨。李清照写这篇《金石录》后序时,赵明诚已经去世多年。他临终时没有专门给李清照留下什么遗言,按李清照自己的说法是:“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分香卖履”出自《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做履组卖也。”就是曹操给自己的妻妾留下的遗嘱。意思就是我死了以后,宫中的香料可以分给众妾,而宫女们可以学着做鞋子,卖了养活自己。后来人们就常常用这个典故表示临终之人对妻妾的顾念。妥善安排自己身后的众妻妾生计问题。
以李清照的博学她用这个典故难道会没有任何用意?作为赵明诚的正室夫人,李清照是有着自己的尊严的。因此她在这里说丈夫没有“分香卖履之意”是不是在暗示赵明诚在临终前,并没有对其他姬妾做出特别的安排,也或者是在暗示丈夫在去世的时候,给了自己的正室夫人李清照绝对的尊重和信任。不管李清照这样写的用意是在暗示什么,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感觉,赵明诚去世的时候,身边并非只有李清照一个女人。只不过他对其他的女人没有做出善后的安排,没有打算把自己的遗产分给她们,也许我们这样说打碎了很多人的美好愿望。
我们总是喜欢将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划分成前后两期,从历史的大背景看,分界线是发生在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之前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爱情长盛不衰,夫妻志同道合,她那些个伤春悲秋的作品,只不过是一个小女人的无病呻吟而已。可是李清照留下来的这些蛛丝马迹,还是让我们为她担心。这个多愁善感的女人,她的愁、累恐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生活当中真的有些缺陷。甚至现在还有些学者认为李清照的词里有些句子,暗示自己爱情失落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比如说李清照有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中有这么一句:“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读诗读词有很多种读法,有的人是囫囵吞枣,好读书不求甚解,匆匆扫一遍,觉得这首诗词读起来上口,文字很流畅感情很真实,能打动人,这大概意思也弄明白了,这就是好的文学作品。有的人却是拿着放大镜去读,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弄个水滴石穿。不但有意思的地方要读出意思来,没意思的地方恨不得也要挖出点意思来。就比如说这句:多少事,欲说还休。你想想看,凭李清照这么豪放、这么大胆叛逆的性格,还有什么事情是连她都不敢说,说不出口要欲说还休?话到了嘴边又强迫自己咽回去呢?这样一读还真的就从没意思的地方读出那么点意思来了。何况这欲说还休后边还跟着这么一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个本来就瘦精精的骨感美人,为了什么事又更瘦了呢?原因既不是喝酒伤了身也不是悲秋。
悲秋至少也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年怕中秋月怕半”。
第二层因为感叹时间过得快,进一步感叹自己老得快,因为人生也有秋天。
可是人家李清照自己说了,我瘦的原因不是悲秋,也就是说瘦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衰老。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前面讲过的李清照好酒也好、好赌也好、好色也好,还是胆大包天谁都敢骂也好,这些叛逆狂傲的表现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信。一个传统女性的自信能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美貌,二是才气。有了这两点保障,才能拴住丈夫的心。所以李清照之所以能够狂傲、自负,跟丈夫的纵容是有很大关系的。比方说没有丈夫的默许她敢指着公公的鼻子骂他是冷血动物?可惜的是进入中年之后,李清照的自信就慢慢开始向自卑靠拢了。因为这时候女人的两大资本至少缺了一半。对于一个中年女性来说,什么都可能留得住,就是美貌留不住。美貌没有了,丈夫的心还能够是她坚强的依靠吗?只不过自信惯了的李清照想要彻底扔掉她的自信,自卑地承认自己的失落,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们夫妻间发生的多少事也就只好欲说还休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女人的自信的两大资本美貌和才气,中年李清照已经丢了一半:年轻美貌。但是她至少还留着另一半:才气。这才气跟美貌不一样,美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可才气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和学识的增长而慢慢增长的。跟丈夫20多年的共同奋斗,还有谁能比他更了解丈夫的脾气,更能够在丈夫的事业上助他一臂之力呢?所以虽然赵明诚跟那个时候的大多数男人一样,可能免不了三妻四妾,可能免不了要沾(zhān)花折柳、逢场作戏。有句话说得好:“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女人如果往往太自侍美貌,可是往往最靠不住的也是美貌。李清照拴住丈夫的靠的绝对不是美貌,更主要的是才气。就凭这一点,赵明诚娶再多的妾,逛再多的妓院,也找不到第二个女人可以代替李清照。这件事就发生在靖康元年。
赵明诚在这一年得到了100幅白居易亲笔楷书的《楞严经》。对于他这样疯狂的收藏家来说,那可比天上掉下一千两黄金还要高兴。赵明诚从一户姓邢的人家那里一拿到这副白居易的真迹,马上就骑着马往回赶,赶回去干啥?“与细君共赏”。细君就是夫人,夫人就是李清照。你看他拿到宝贝的第一想法,就是要第一时间赶回去跟李清照一起好好欣赏这幅字。他赶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这两人兴奋不已,用赵明诚自己的话说是狂喜不知,哪里还想睡觉?开酒庆祝吧。这酒一喝,两个人都喝得醉醺醺的还舍不得放下宝贝去睡觉,又煮了一壶小龙团茶,边喝茶、边醒酒、边欣赏字画。小龙团具体是什么茶现在不好说,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这是一种很名贵的茶。对于李清照他们这样的官宦人家,又是文化人,喝茶绝对是一件很讲究很风雅的事。李清照自己写过一句词:“酒阑更喜团茶苦“。看来小龙团是种很苦很浓的茶,有醒酒的功效。就凭我们这点想象力,也只好把它想象成现在身价暴涨的普洱茶或者是黑茶了。
可见这夫妻俩一边欣赏宝贝,一边喝酒煮茶,那是他们很日常的生活方式了。这一天他们也是这样,仔细展开白居易的手迹,促膝把玩,一支蜡烛烧完了又换一支,又烧完了还是不肯睡。赵明诚干脆就跟李清照一起磨好墨铺开纸笔,把得到楞严经的前后经过,包括怎么急急忙忙赶回家跟李清照一起分享快乐的情景原原本本记了下来。
讲到这里,我们忍不住要为李清照感到庆幸,美貌逝去了,甚至丈夫可能也不再像从前一样一心一意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就此看到一个破碎的家庭,一份破碎的爱情。我们甚至忍不住想为赵明诚辩解,他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心里始终都有一个李清照。
也许他生活的轨道会偶尔偏离,但那不是他的错,那是时代的错,是那个时代生活观念的错。所以李清照不管有多少欲说还休的痛苦,她都不会将这一切的错,全部归罪于赵明诚。她之所以愿意独自将这一切的愁苦都悄悄的埋在心里,是因为她始终很清楚,只有她才是跟丈夫“平生与之同志“的唯一女人。
如果日子就这样平静过下去了,我们仍然可以说,虽然婚姻当中免不了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缺陷,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插曲。比如婆家跟娘家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比如说丈夫偶尔的花花心肠。但这都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李清照的完美生活。可惜的是这样的完美生活,终于就在建康元年永远的烟消云散了。
宋太祖赵匡胤一次轻轻松松的杯酒释兵权,定下了宋朝300年的基本国策——重文轻武。前面我们讲过重文的好处。虽然造就了宋代文化的空前发展,但片面的轻武却又埋下了宋朝300年来不断的内忧外患的种子。
宋朝从皇帝开始普遍就怕打仗,越是怕还越受人欺负。在北宋先是辽国,后来是金国,时不时在宋朝边疆上闹腾那么两下子,就把这宋朝上下弄得是鸡犬不宁、人心惶惶。说实话宋代倒并不缺能带兵打仗的优秀将士,可武将非但没有实权,还要时时刻刻担心一不留神触了皇帝的霉头。在宋代哪怕是将兵十万恢复失地、凯旋而归的大将军,那种荣耀还比不上新科状元带朵大红花敲锣打鼓地去游街。宋朝上上下下皇帝怕打仗,武将不肯打仗,宋朝就成了一个普遍缺钙的朝代。尤其是皇帝们一个个都得了软骨症。人家当皇帝都是想着怎么恢复失地、扩张领土,可宋代的皇帝却一贯是缩手缩脚。人家是猫捉老鼠,宋代是老鼠玩猫,老鼠一叫唤猫就吓得直哆嗦。
举个例子:宋代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就是一只典型的怕老鼠的猫。公元999年9月辽兵大举南侵,真宗先还做做样子,命令傅潜带兵抵抗,没想到傅潜也是软骨头的猫,他带兵在定州驻扎,边城被犯,百姓惊惶,他带的八万兵却关上大门缩在城里不敢迎敌。当时的定州行营都部署范廷召气得指着傅潜的鼻子骂:你怎么胆小的还不如一个老太婆。胆小的不如一个老太婆的可不止傅潜一个人。
1004年辽兵再犯侵入澶州,直逼当时宋朝的都城东京。宋真宗吓得不知所措,底下的一批臣子们有的主战,有的主张逃到南京去。有的请皇帝驾幸成都。宋真宗正在犹豫往哪逃?幸亏出了个硬骨头的宰相寇准,逼着宋真宗御驾亲征,皇帝亲征自然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所以,皇帝的御驾还只到卫南,就得到了澶州得守宋军获胜的喜讯。真宗一听立马得意洋洋掉头回京,还沾沾自喜地大摆庆功宴,庆祝自己凯旋。
但是宋朝将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却像战败了一样屈辱。真宗派大臣去辽军议和,订立了“澶渊之盟“的宋辽和议,这宋朝每年还要给辽进贡金银布匹30万换来暂时的和平。而主战派的首领寇准反而是被罢相,朝中的实权被主和派控制,军事上更加被动和软弱。这以后,宋朝要进贡的财物是越来越多,版图却是越来越小,最后就轮到了宋徽宗这里。到宋徽宗的时候辽国已经被金国灭亡,一个小小的辽国已经把北宋朝廷闹腾的人心惶惶,何况又来了一个更加气势汹汹的金国。这回好了,刚刚灭了辽国的金国统治者,又把大宋王朝当成了砧板上的肉,开始磨刀霍霍了。
1125年冬天,金人派两路大军直取中原。尤其是东路军一路所向披靡,根本就没遇到过什么像样的抵抗。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还在莺歌燕舞醉生梦死的宋徽宗,就接到了雪片似的警报:太原丢了、北京丢了,都城开封危在旦夕。泱泱大宋居然挡不住区区六万人的金兵突袭。可是这还不是最可怜最可笑的,最可怜可笑的是泱泱大宋皇帝,在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荒唐。这样的荒唐不仅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也决定了整个宋朝百姓,包括我们的主人公李清照后半生的悲惨命运。
要说宋朝的荒唐皇帝也不止他宋徽宗一个,可谁让他最倒霉,摊上了最倒霉的事呢?几百年才能出那么一两个亡国之君,偏偏宋徽宗榜上有名。据说金国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宋徽宗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咋办呢?学他老祖宗的办法逃吧。可他是堂堂皇帝一国之君,逃也要逃得有个说法,这个说法还真让他找到了,把皇位让给儿子,儿子是皇帝责任就不在自己了,可以安安心心逃命了。于是宋徽宗包袱一甩,禅位赵桓,也就是比他老子更倒霉的宋钦宗。
1126年是宋钦宗改年号的第一年——靖康元年。就在这一年宋朝的历史被彻底改写了,李清照的人生也被彻底改写了。
查看合集请在公众号中回复“李清照”